从典籍中汲取从政智慧
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,优秀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,其中的许多优秀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深邃思想。古往今来的无数志士仁人,都在研习、参悟典籍中得到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滋养。领导干部要做到与时俱进,完善自我,履职尽责,当然需要读好书,尤其不能忘了读一些优秀古代典籍。读优秀典籍,是一种以一当十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,目的是要让经典里凝结的人类智慧、经验、教训等,打牢智力基础和文化底子。
常读典籍,可以提升精神境界。古代典籍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气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政治抱负,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报国情怀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献身精神等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,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。领导干部多读优秀典籍,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,可以增强对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,正确处理义与利、己与他、权与民、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,使自己的心胸更博大,思想更丰富,品格更完善,境界更高迈。
常读典籍,可以提升从政水平。典籍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,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,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;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,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。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和反映了国家治理和官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,是中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一份宝贵遗产。读优秀古代典籍,就是要结合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,经过批判地继承、利用和借鉴,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、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,提升领导艺术,改进工作方法。
常读典籍,可以提升人文素养。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渊博的学识来自于日积月累,事业的成功得益于厚积薄发。领导干部不仅要懂业务知识,还要有文化底蕴,更要有人文情怀,而这些都要靠读书,尤其要靠读优秀典籍。读史可以看成败、鉴得失、知兴替;读经可以知廉耻、懂荣辱、辨是非;读诗可以情飞扬、志高昂、人灵秀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领导干部只有常读典籍,写文章、作演讲才能引经据典、旁征博引、化龙点睛,给人以思想启迪、精神激荡,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话语的感染力,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人格魅力。
古代典籍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难读难懂,也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,“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”,晦涩难懂的东西不会流传千年。无论是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诗经》等四书五经,还是唐诗、宋词、明清小说,依当今干部的学历水平,只要静下心读,都是可以读懂的;稍难一点的,多查词典,一字一句,由节到篇,也能由难而易,豁然开朗,其意自现。古籍犹如陈酿,初尝觉得辛涩,久品方觉醇厚绵长,越久越能体悟到其中的真趣。
本网推荐
时政要闻
最新资讯
通知公告